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我喜歡的澳門

我喜歡的澳門

明朝時期,澳門屬廣東省香山縣轄地。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藉口,獲准在澳門半島暫時居住。1623年,首位澳門總督上任。在其後的幾百年內,澳門一直是世界與中國(明、清)和近鄰進行交流的根據地,直到1842年香港開埠,澳門的重要性才退色。

由於葡萄牙人統治和英國人統治的形式大不相同,澳門保存了許多古舊而有歷史文化的建築,因此能順利在2005年申請到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下面是一些我喜歡的澳門景點,部份是較小香港人常到的景點。這些景點也特別是攝影好去處。大家最好多步行,小乘交通公具,將會有最大樂趣。

摩爾兵營 (港務局大樓)





辦公大樓內有小形展覽


 從媽閣廟旁的媽閣斜巷向上走幾分鐘,就到摩爾兵營。兵營1874年建成,原稱摩爾兵營,俗稱水師廠,是當時由印度來澳的警察的營地,可駐二百多名官兵。現為海事及水務局的辦公大樓。長廊中的辦公大樓內有小形展覽。
地址:媽閣斜巷。開放時間:外廊 - 上午9時至下午6
附近之巴士路線:    18, 28B

亞婆井前地





在摩爾兵營再向前走幾分鐘,就到亞婆井前地。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這裏以前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內港,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
亞婆井對面就是鄭家大屋。而亞婆井後面有路可路到達西望洋主教山。
地址:亞婆井前地。附近之巴士路線:  18, 28B

崗頂前地及崗頂劇院

崗頂前地

崗頂劇院內貌

崗頂劇院

崗頂前地古稱磨盤山,該地段雖然不大,但自然環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觀薈萃,四周有著名的建築物有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聖若瑟修院、何東圖書館等,加上葡萄牙式的圖案路面,極有的歐陸情調。
要到崗頂前地恐怕一定要走幾分鐘斜路,即從民政總署大樓旁之東方斜巷直上到達。

崗頂前地一端的崗頂劇院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始建於1860年,至1873年才加建具新古典主義建築特色的正立面。它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供戲劇及音樂會演出之用,也是當年葡人社群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
地址:崗頂前地。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逢星期二休息,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市政廳 (民政總署大樓)


議事亭前地
市政廳通向會議廳及圖書館樓梯
會議廳入口(中)及圖書館入口(左)

市政廳花園


會議廳內貌


圖書館內貌


會議廳內貌

位於澳門中心區的中心有建於1784年,前身為市政廳,後曾多次重修,目前規模是1874年重修時形成的,具南歐建築藝術特色。特別推介二樓的圖書館。圖書館這以葡國瑪弗拉修道院的圖書館 (Biblioteca do Convento de Mafra) 為設計藍本,裝潢和傢具陳設具有濃厚的古典氣息,本是攝影的極佳地點,可惜現時已不准在館內拍攝了,而且開放時間短。不過會議廳依舊可從拍攝,而且是拍攝議事亭前地的好地方。
地址:新馬路163號。逢星期一休息。花園 - 上午9時至晚上9

仁慈堂大樓


仁慈堂大樓
仁慈堂博物館入口(右)

仁慈堂博物館內貌


仁慈堂博物館內貌



仁慈堂大樓二樓露台
仁慈堂大樓是澳門中心區的議事亭前地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物。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故名仁慈堂。仁慈堂大樓修建於18世紀中葉,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仁慈堂內有博物館,館內展品主要包括代表仁慈堂歷史的文物以及天主教教會祭器用品,集中反映出天主教來到亞洲並且在鄰近地區傳播教義而衍生的文化特色。
參觀人仕可從館內走出二樓外走廊(露台) ,拍攝市政廳及議事亭前地。
地址:議事亭前地。博物館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中午1230分,下午230分至530分(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館)

東方基金會會址


東方基金會入口

東方基金會大宅



建於18世紀70年代,原是葡國皇室貴族俾利喇 (Manuel Perreira) 的別墅。該建築可能是澳門首幢別墅式花園的豪華住宅。20世紀60年代後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館,現為東方基金會會址。附近的白鴿巢公園和基督教墳場亦直得探訪。
地址:白鴿巢公園側。開放時間:畫廊 - 上午930分至下午6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花園 - 上午930分至下午6
附近之巴士路線:    17

基督教墳場





馬禮遜小教堂


此處遊人極少,來者一定對歷史非常有興趣人仕。闢於1821年,原稱東印度公司墳場,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新教墳場。墳場內的馬禮遜小教堂,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傳道所。造型仿羅馬建築風格。墳場的碑石和碑誌非常有特色,更記載著澳門早年的歷史。
附近還有花王堂(聖安多尼天主堂) ,是很多遊人的地方。
地址:白鴿巢公園、東方基金會側
開放時間:上午830分至下午530
附近之巴士路線:    17

白鴿巢公園 (賈梅士花園)
賈梅士銅像


1933年賈梅士日童子軍活動紀念碑

十四行詩 Sonnet to Macao

白鴿巢公園佔地廣闊,是澳門最古老的公園之一。園內小山環疊、古木參天、濃蔭遍佈、鳥語花香、曲徑通幽。百年前,此處為葡籍富商馬葵士寓所。因他曾飼養數百隻白鴿,白鴿棲於屋宇,遠觀若巢,遂得名白鴿巢
公園內有一石洞,洞中有葡國最偉大詩人賈梅士的銅像。據說,這位生於四百多年前的詩人,因觸犯宮廷官吏,被放逐流落至澳門,隱居此洞並創作了著名史詩「葡國魂」。
地點:澳門白鴿巢前地。開放時間:上午6時至晚上10

大炮台 (聖保祿炮台)

大炮台入口




大炮台創建於1617年,至1626年建成,名為聖保祿炮台,澳門居民多稱為大炮台位菸於澳門地標大三巴旁的山丘頂。炮台佔地約一萬平方米,呈不規則四邊形,是當時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網。
大炮台可經澳門博物館的扶手電梯直達,免卻要上斜路,但落山則應路步行,欣賞大炮台入口的建築。
開放時間:炮台及花園 - 上午7時至晚上7時。扶手電梯只在博物館開放時間使用。

聖味基墳場(舊西洋墳場)聖彌額爾小堂








另一個喜歡歷史的遊人好去處。這天主教墳場葬有早期的澳門中外人仕。墓碑比基督教墳場的更有特色,是攝影的一個選擇。
聖彌額爾小堂位於環境幽靜的墳場內,這幢小教堂建於1875年,1898年重修,是目前本澳保存得最好的古老建築物之一。
地址:西墳馬路。可從塔石廣場旁西墳馬路直上。
附近之巴士路線:    7, 7A, 8

消防博物館




消防博物館設於消防總局指揮大樓內。指揮大樓建於1920年,具有南歐建築風格。主展廳展出:中國和英國製造的古老手搖水泵、英製消防車、假人握桿從樓上滑下的情景、歷史資料、圖片、隊旗、隊徽、勳章及襟章。內展廳展出:消防總局模型、顯示新舊消防局(站)地方的電子板、消防帽及水靴、中國古式喉筆、報火警鐘、水井木牌、鉤梯、消防栓和消防員用的呼吸輔助器等。
地址:澳門連勝馬路二至六號。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附近之巴士路線:    8A, 17, 18, 18A, 19, 26

婆仔屋








澳門仁慈堂的婆仔屋位於著名的望德堂區,於2003年進行了翻新和修復工作。婆仔屋坐落於瘋堂斜巷,是逾百年的外觀為黃色的葡式建築,前有一小庭院,植有兩棵巨大的百年老樟樹,環境清幽美麗,原本是收留無依無靠的老婦的宿舍。。

現時婆仔屋內有高級葡國餐廳和迷你葡國百貨店。而作為文化創意空間,是藝術表演、展覽的場地,更為攝影最佳場地之一。
 地址:荷蘭園大馬路轉瘋堂斜巷 8 號,經望德聖母堂再上。
附近之巴士路線:    7, 7A, 8

鏡湖歷史紀念館







鏡湖醫院是澳門較大規模的民辦慈善機構——鏡湖醫院慈善會屬下一間不牟利綜合醫院。創立於1871年(清同治十年),草創時期是一所廟宇式傳統中醫院。百餘年來貫徹服務社會宗旨,為眾療疾,堅持贈醫施藥。1892年孫中山先生在香港雅麗士西醫書院畢業即來鏡湖擔任義務西醫,開創鏡湖西醫先河,懸壺濟世,宣揚革命。


鏡湖醫院設有一鏡湖歷史紀念館,展出醫院歷史文物,其中包括孫中山先生的行醫物品。可惜本館似乎不對外開放,只接待特定貴賓。我有幸遇上鏡湖醫院接待一班大陸訪客時趁機入內參觀!曾有一說是鏡湖歷史紀念館逢周未下午開放,未知是否真確。

澳門尚有很多有趣和歷史的景點,上述只是粗淺的介紹。